(通讯员陶孝芳、陆廷国)近日,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评审结果公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以下简称“南极中心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南极中心研究生党支部依托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建立,现有党员37人,其中正式党员34人,预备党员3人;博士生19人,硕士生18人。支部曾入选武汉大学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获评湖北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武汉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支部同志获评各类奖项近150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1项。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依托极地科研特色,创新支部建设方法,充分发挥武汉大学40载在南极科考事业“打满全场”的优势,将南极科考与“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融入支部建设,以党建促德育,激励成员将南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成为南极精神的传播者、传承者、践行者。
支部自成立以来,先后有17名同志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支部成员在“生命禁区”“白色沙漠”极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开展科学研究,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南极高高飘扬;以科研骨干的身份参与完成了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点研发计划、极地重大专项等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助力团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近三年累计发表论文80余篇,部分成果发表在《EarthSystemScienceData》等顶级期刊,积极在极地科学研究的大事业中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勇攀科学高峰。
据悉,自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先后有4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名单、3名研究生党员入选“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此外,在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中,我校先后有2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学校通过“头雁训练营”“对话样板党支部”等活动平台充分发挥样板党支部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
扬特色,强优势,提质效
——南极中心研究生党支部“432”工作法
南极中心研究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聚焦学科特色优势,强化党建业务融合,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提升服务重大项目能力,积极展示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风采。支部基于极地研究的学科特色,将支部建设与极地科考精神紧密融合,着力发挥全体党员的能动性、示范性、引领力,逐步形成了支部“432”(四支队伍、三个模式、两个平台)工作法。
一、建强四支队伍,彰显先锋风采
1.组建一支科考队,勇担科研使命
支部自成立以来,先后有17名同志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用智慧和毅力在“生命禁区”“白色沙漠”极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开展科学研究,支部党员在艰苦奋斗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彰显武大极地科考精神,从开拓者到传承者,他们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南极大地高高飘扬。期间,支部党员的摄影作品曾荣登国际权威期刊Nature、Science,获得广泛关注。
第40次南极科考队出征仪式
支部党员陈亮宇(左)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
2.组建一支服务队,践行为民初心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在极地环境监测与公共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测绘遥感与全球环境变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各类学术合作与交流,经常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会议、学科竞赛等。南极中心研究生党支部秉承党建与科研发展、社会服务有机融合的理念,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先锋服务队,主动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第五届CCGG大会冰冻圈分会场、极地环境监测与公共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揭牌暨极地测绘遥感创新发展高端论坛、“百卅星火,科创未来”2023武汉大学学科开放日暨科技成果展等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热情、专注的身影。此外,支部积极践行党的宗旨,服务中心师生的科研和生活,组织骨干成员为中心的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为中心的学术活动提供人员保障,为中心的生活设施提供维护保养,为中心的困难同学提供帮助关怀。先锋服务队的成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支部党员在CCGG大会现场开展志愿服务
支部党员在LIESMARS开放日开展志愿服务
支部党员为南极科考准备物资
支部为实验室配备生活物资
3.组建一支调研队,探索双融双促
为重温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见证长征沿线发展变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支部依托学校研究生党支部“活力创新工程”项目开展针对性调研。南极中心研究生党支部负责的《遥“瞰”长征路变迁感“悟”新时代精神》项目获批学校研究生党支部活力创新工程精品项目。支部利用遥感测绘技术,俯瞰长征路线的历史变迁和现状,讴歌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和不屈精神,同时也探索了党建和专业结合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此外,支部还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基地走访调研,前往瑞金、洪湖、丽江等红色纪念馆考察学习,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不断提升支部党员党性修养,坚定支部党员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的信念信心。
支部党员在丽江调研
支部党员在瑞金调研
4.组建一支宣讲队,弘扬科考精神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极地建设指示,提升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影响力,赓续弘扬“爱国、求是、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支部组织党员骨干利用业余时间在全国各地开展极地科普和南极精神宣讲宣传活动,多名成员加入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青年讲师团,通过各个平台生动讲述南极科考的故事和蕴含的南极精神。近年来,支部累计举办了近200场极地考察科普报告,宣讲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结合精彩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展示了南极的自然风光,艰辛的科学探索,充分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极地科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引领广大学生不断坚定科研报国的信念、厚植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支部党员陆廷国在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宣讲
支部党员陈亮宇在信息学部研究生党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宣讲
二、建成三种模式,筑牢战斗堡垒
1.规范日常管理,形成支部书记传帮带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支部稳定、高效运行,支部在换届后设置“传帮带”时间,已卸任的支部书记除了常规的工作交接外,将以党员骨干的身份继续参与支部工作。这种“传帮带”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经验传授,而是通过深度参与新一届支委工作,对新一届支委进行全面指导和培养。支部书记传帮带模式,不仅有力提升了支部工作的连续性平稳性,也有力培养锻炼了一批能力素质过硬的党员骨干队伍,为支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支部材料留档
2.创新活动形式,形成支部强有力牵引模式
基于极地科学研究这一共同的使命任务,支部聚焦师生科研和生活,积极打造“七个有力”党支部。在科研服务方面,支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教育,通过品牌学术讲座、博士沙龙等平台开展学术交流与分享,引导支部成员崇尚学术、坚守科研诚信底线,投身科技强国事业。支部党员紧密围绕南极中心的重点项目和重大任务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骨干的身份参与完成了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点研发计划、极地重大专项等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攻关任务、攻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中锤炼过硬本领。繁忙的科研之外,支部注重多角度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支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定期组织体育强身活动和户外活动,比如开展植树活动和师生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
支部组织开展中心师生乒乓球赛
支部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支部党员疫情期间协助分发物资
3.坚持知行合一,形成党建和业务融合模式
党支部一直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注重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支部先后培育了“科创经验分享”特色党日、“极地故事”师生午餐会、“薪火相传”师生座谈会等活动,鼓励学生与科创导师交流对话,聚焦以党建促科研、促发展。同时,党员带头组队,投入国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近三年,支部陆廷国等3名同志以南极精神青年传播研究为主题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国家一等奖;丁曦等9名同志讲述科考故事,赓续南极精神,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荣获湖北省金奖。支部党员组织和参加武汉大学国际大学生环境保护邀请赛,该比赛吸引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来武大共同交流极地考察成果,有力提升了武大极地科考精神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搭建两个平台,赋能人才培养
1.搭建学术平台,练就能力本领
在中心领导、老师的指导下,支部培育打造了学术讲座品牌——“智汇极地”学术沙龙,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定期邀请极地研究领域的专家和优秀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科技前沿最新进展。自2019年创办以来,该品牌活动已举办61期,基于沙龙搭建的讲座QQ群,吸引了校内外300余名学者加入,不仅搭建了广泛、便捷、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促进了研究生与国内外学者的深度互动,助力研究生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支部成员近三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近20项,部分成果发表在《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GPS SOLUTIONS》等顶级期刊,助力南极中心科研团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支部党员李航的摄影作品及事迹曾荣登国际权威期刊《Nature》、《Science》,获得广泛关注,其出版的《在南极的500天》,累计销量达九万余册。此外,支部陈亮宇等5人荣获国家奖学金;宋翔宇等6人入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茶明星等5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交流,陈颖等4人参与国际会议并作报告,为极地事业向世界发出中国青年之声。
智汇极地学术沙龙微信推送
智汇极地现场照片
2.搭建育人平台,极地科考精神代代传
南极中心于2023年3月入选武汉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传承极地科考精神,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支部积极投入参与建设极地展览馆,前后历经六个月采访30余位老中青南极科考人员,挖掘“南极测绘之父”鄂栋臣教授、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的张胜凯教授等南极科考亲历者的感人故事,引领支部成员从身边典型汲取精神力量的同时,也为南极精神传播积累了大量素材。
在此基础上,支部在中心指导下,参与举办大型原创展《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将南极科考中的点点滴滴搬到师生身边,以生动的方式传播极地科普知识,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展览和相关科普活动覆盖人次达30多万。
武汉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
支部参与大型原创展——《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